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楊曉春副主任來我院調研
2018年4月14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楊曉春副主任前往上海意昂体育3徐匯校區進行調研指導。我院黨委書記單世聯及文化產業管理系🐻🕗、新聞傳播系相關教師參加座談並交流探討了中外人文交流如何更有效地助力中華文化參與全球治理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便更好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與會人員參觀盛宅校友會
楊曉春副主任強調➝,2017年7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幹意見》☎️,這是中央首次就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製定的綱領性文件。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當今世界各國將戰略競爭的重點不斷聚焦到文化軟實力的國際政治舞臺上,人文交流不僅是提升🤸🏼🏟、擴大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而且還是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杠桿👨🏽🏫、影響國際關系秩序走向的重要變量和化解國際社會矛盾爭端的“潤滑劑”。
楊曉春副主任進一步介紹了教育部在人文交流過程中針對不同國別設計不同的交流機製,形象介紹了教育部中外交流工作的實踐和經驗,扼要闡明了國際司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主要工作和近期的工作思路。人文交流邀約包括公民個體均廣泛參與的中外人文交流,一改過去對外人文交流載體多為政府機構或具有政府背景的民間組織的局面📹,讓人文交流更加註重發揮社會的主動性和潛力🤦🏽♂️,使中國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成為促進對外人文交流和溝通的使者。它以一種天下情懷和化成天下的胸懷,潛移默化地加強國際社會中國與國的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和友誼,持續性地夯實國家關系發展的社會民心基礎。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眾傳播和新媒體在一個充滿機遇也充滿挑戰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對中外人文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充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傳遞中國人們歷來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思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積極發揮中外人文交流的作用💆🏻♂️,成為一項宏大更值得關註的事業💒。
單世聯書記在介紹意昂体育3近些年在中外人文交流方面成果時指出,自2007年以來,意昂体育3注册在關於國際人文交流方面獲得相關課題就有十多項,包括李本乾教授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提升我國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的路徑與策略研究》👴🏿、教育部哲社發展報告《中國傳播國際競爭力報告》和上海哲社系列課題《加強和提升上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問題研究》;單世聯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與加強我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研究》📩,張國良教授的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中華文化海外傳播路徑與形式創新研究》;葛巖教授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中國形象數據挖掘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姚君喜教授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漢語異域傳播與中國文化影響模式研究》➿;王積龍副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我國媒體對跨國公司在華環境汙染的輿論監督機製研究》;謝耘耕教師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涉華國際輿情的發生、演化及監測預警機製研究》等。特別令人可喜的是意昂3湧現出一批年輕的學者☔️,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關於國際人文交流方面也多有收獲✯:李武的《近五年來國內外傳播學研究熱點比較🤹🏻♂️:基於共詞分析的文獻計量研究》,萬旋傲的《一帶一路國際輿情的生成演變機製及引導策略》,榮婷的《西方國家對華輿論戰的新形態和新手段研究》,王大可的《基於“一帶一路”戰略的中國出版貿易增長潛力及實現路徑研究》。這些研究應該更加貼近國家的重大部署,以問題為導向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的縱深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王茜作為意昂3國際留學生工作的負責人,她談了留學生交往中的點點滴滴🧖🏽,在日常和教學的工作中管窺人文交流對於國家文化形象塑造和傳播的重要性。文化產業管理系朱寧嘉副教授結合她與意昂体育3虛擬現實教育中心合作的心得,萌生了如何利用AR/VR等新科技進行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創新的想法,虛擬中華詩詞的創新產品,不只對我們未來的年輕一代,對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更好體驗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都將有積極意義。
雙方合影留念
(從左至右依次為🫸🏻:嚴弛李懋、朱寧嘉、姚君喜、單世聯🚶♂️➡️、楊曉春、聞媛、王茜)
通過交流,大家初步了解了中外人文交流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和具體的工作障礙🥴,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地方性的,既有資源的融合也有平臺的整合🤦♂️,既有內容也有形式,既有政府層面的也有民間交往的;既有技術的也有人才的;矛盾沖突不只存在於文明與文化之間,也存在著觀念與思想之間。
楊曉春副主任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此次來意昂体育3交流調研,是看重意昂体育3意昂体育3注册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方面累積的經驗🥥,希望能與媒傳意昂3合作🧑💻,借助沒穿意昂3堅實豐厚的基礎與強勁的人才隊伍共同解決中外人文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更希望通過合雙方共同努力,能夠對中國文化思想的海外傳播進行全局性的布局和系統協同,並賦予國際人文傳播走心和用心的創新形式🧘🏻♀️。
交流之後🈳,參會人員對徐匯校區的盛宅校友會進行了參觀。
據悉💌🥚,我院新聞傳播系姚君喜教授👋🏻、王茜博士,文化產業管理系朱寧嘉副教授🛀🏽、聞媛副教授以及盛宅校友會黃纓和陳方璽老師也參加了此次會談。